文/李同巧 方静 海晓笛
9月1日清晨,河南省开封市军休三所军休干部范雷身着正装、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2023年秋季班开学典礼上。已经69岁的范雷谈起即将开启的老年大学生活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我们军休干部有了自己的大学,作为河南省首家军休老年大学的‘新生’,能在这里接触新知识,我很期待。”
在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茶艺书法、绘画摄影、舞蹈太极⋯⋯丰富的课程,让越来越多像范老这样的军休干部能够以学养老、以学享老,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银发”新生
“练习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书法和摄影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在军休老年大学,我找到了新的舞台。”退休前,范雷的个人时间总用在工作上,退休后他终于有机会寻找自己的爱好。经过认真选择,范老给太极拳、书法、摄影三门课程打上对勾。此次秋季班,像范老一样报名参加课程的军休干部有350余名。
为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背景下军休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学科建设和老年人学习规律,既包含绘画、书法、声乐等传统教育内容,又要及时更新老年人的知识和信息结构,增加智能手机使用等新的实用课程,让军休干部与时代发展同步。目前学校共开设6个系别20个科目近百种课程,构建起“普及性+提高性+研修性”的课程体系,满足军休干部多样化学习需求。同时聘请15名有专业特长、热心军休教育事业的名师分别教授党史、书画、摄影等课程,建立后备教师信息库,以满足教学需求。
不仅如此,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根据军休干部的具体需求,变被动选课为主动设课。开班前,学校充分征求军休干部意见建议,在以往开设课但的基础上增加了太极剑和乒乓球两项课程,以及政治理论、心理健康、养生保健等讲座内容,并将根据课程效果和军休干部们的反馈不断加以调整完善,确保军休干部学得满意。
9月中旬,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第一届军队离退休干部运动会开幕,这群活力依旧的“银发”新生用一场场精彩的表演比赛开启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人生新阶段。
不一样的“军休智库”
每周一早上,开封市军休二所军休干部孙立东都准时出现在军休老年大学的教室里,但孙老并不是来学习的,而是为老战友们授课的。作为一名从业几十年的老军医,孙老用易通易懂的方法为老战友们讲授医疗保健知识,课程深受大家欢迎。
军休干部们珍贵的军旅经历、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智慧是值得深挖的宝贵富矿。为积极开发军休人才资源,开封市军休服务中心摸清“老政委”“老军医”“老教授”“老技师”等军休人才底数,组建包含政策理论、红色宣讲、教研、文艺、医疗和志愿服务等6类、24人的“军休智库”,鼓励和引导广大军休干部老有所为,组织他们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常态化开展红色宣讲,不断拓展军休干部优势作用发挥的广度与深度。
开封市老年军休大学还将“军休智库”的24名军休干部聘请为大学讲师,鼓励和引导他们老有所为作贡献,形成独具特色的军休课程。如今,“军休智库”成为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将军休干部日常文体活动、主题党日、老军医义诊、文艺演出与军休老年大学教学计划相融合,把军休老年大学建成军休干部思政引领新高地、精神文化新家园、作用发挥新平台。
“线上线下”融起来更好
对75岁的军休干部马宝成来说,军休老年大学的智能手机课深得其心。掌握使用智能手机让古稀之年的马者有了更广阔的窗口渠道随时了解时事新闻,便利了他联系家人、接受军休大学的线上教育,“原来到学校上课要来回跑,现在随时可以在网上看回放,让我也享受到新技术的便利。”
马老提到的线上教育是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依托开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网站、军休服务信息化平台(网络“军休所”)搭建的线上学习空间。
为进一步满足军休干部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让军休干部更便利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利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把传统文化课程、新技术应用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依托开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网站定制开封军休模块,在军休服务信息化平台录制上传党史学习、国防军事、文化艺术等特色课程,让军休干部在家就能收看节目、学到知识、互动交流。随着“线上+线下”模式的日趋成熟,未来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将增设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让军休干部退休生活更充实、更丰富。
同时,针对军休干部在运用智能手机联网、视频上课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开封市军休老年大学针对性开设智能手机课,推出《线上学习操作指南》等课程,保障军休干部能更好地享受信息化成果。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杂志
手机:0371-66537888
邮件:3511987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