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以务实合作推进了中国同世界的互动关系。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十年来,共建国积极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建起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前景。
位于第一位的政策沟通,既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各方开展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贯穿各领域互联互通的普遍原则。十年来,“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成为国际共识,正得益于政策沟通的加强,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扎实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策沟通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高度契合。国际组织是当代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一带一路”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实践、促进全球治理转型、解决全球治理赤字的重要路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将有效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两者都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途径。2016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成为第一个和中国政府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际组织;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一带一路”倡议。此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还写入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重要文件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发展战略精准对接,进一步促进了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政策沟通加强了各国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对接,强化了双、多边的机制建设。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到巴基斯坦“2025愿景”,从柬埔寨“四角战略”到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从西班牙“亚洲发展战略”到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主动与相关国家对接其发展规划,推进实现各国战略合作目标落到实处。事实证明,有效的政策对接必然产生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使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收入增长1.2%-3.4%,全球实际收入增长0.7%-2.9%,从而促进共同繁荣。
行之有效的政策沟通,也促进了我国国内多项制度的改革与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高水平开放就没有高质量发展,而高水平开放需要国内多项制度的协调配合。目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都在先行先试以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一带一路”,大道之行。十年来,这一倡议不仅在推动互利共赢实践,也在凝聚攻坚克难共识。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对于参与其中的世界各国来说,“一带一路”是助力共同繁荣的宽广之路,为广大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福祉,为共同实现振兴增添绵绵不绝的强劲动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赵磊)
手机:0371-66537888
邮件:3511987170@qq.com